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细页

越是艰险越要向前
------记优秀共产党员李云强同志

来源:第一地勘院钻探工程部  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07日  浏览次数:

打印

  小时候听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中杨子荣的一段唱词,深深被“共产党员专拣重担挑在肩,……越是艰险越向前。”的革命气慨所感染。而我认识和了解了地勘院钻探工程部的李云强机长后,再次被一个战斗在一线,自觉践行一个共产党员职责和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所感动。

  巍巍群山,是钻探工人建功立业的战场;茫茫戈壁,谱写了他们铸就辉煌的乐章。让我们循着他们的足迹,一展优秀共产党员李云强同志和他的团队:平凡中的伟大,困难中的奋进,立足实践的钻研,狼性的团队战力和亲如兄弟的集体风采吧!

一、踏云贵高山,战高原戈壁。栉风沐雨,迎狂风,斗冰雪,高海拔作业创奇迹

  2016年,习惯于在北方大山工作的钻探工程部的三台钻机,在李云强率领下,来到了山高林密的云南工作。一开始,看到云雾缭绕,植被繁茂的大山时,这些来自于北方的汉子们被眼前的壮美景色所陶醉,纷纷拿出手机拍照,传亲人、晒朋友圈,着实兴奋了一阵。但开始工作后,他们才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这种美丽壮观下,隐藏着对他们这种性质工作的极大挑战:上山的路,需要像在敌群中冲锋的战士一样,一点点地砍出。陡峭的山势,笨重的钻机甚至依靠人力才能搬运。由于山无三分平,修一个牢固平稳的钻机平台,也往往付出比以往成倍的时间和努力。更要命的是,由于浅孔多,这种搬家成了常态。加上云南时不时下起的沥沥细雨,绵绵不断,造成的场地湿滑,都增加了施工的困难。职工的情绪开始低落,溶洞造成的技术困难使得钻进迟缓,更增加了这种情绪的弥漫。做为领队的李云强及时采取措施:和职工沟通、谈心、鼓劲;努力改善饮食,像兄弟一样关心关爱每一个人;同时,在工作时身先士卒,抢最累最苦的活。在他的带动下,职工情绪高涨,创造了复杂地区,三机台年钻进15000米的历史记录,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。他们一鼓作气,在云南两年时间,每年工作350天以上,春节只回家休10天假,按时完成了云南钻探工作。李云强带领团队,用顽强的作风,精湛的技艺,敢于拼搏的精神,为地勘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,也为这支队伍,树立了一个不怕吃苦,敢于攻坚克难的典范。

 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,2020年,李云强带领机台开始进军新疆煤田钻探市场。离家万里的边陲荒漠,风沙肆虐的茫茫戈壁,几个小时的时差,都让他们感到了与往工地的不同。极度的干燥,能迅速抽干身上的水分;狂暴的大风,能掀翻驻地的帐篷。到了冬季,大雪纷飞,冷风刺骨,寒冷造成的施工困难和身体不适,以及疫情对生产生活物资的影响,煤田钻探技艺和以往钻探工作的不同,都深深困扰着李云强和他的团队。在李云强带领下,他们迎干热、斗狂风、战严寒,破解技术难关,克服重重困难,用顽强的战斗精神、优秀的技术、优质的服务顺利赢得了进军煤田钻探的认可,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  2021年,李云强带领团队又转战到了甘肃甘南地区。这里海拔4000余米,空气稀薄,含氧量低。初到甘南,虽然对高原作业有着心理和物资的准备,但作业时,强烈的高原反应也令他们措手不及。一些人出现了眩晕,短短的几百米山路走起来艰难费力,一些人还出现了心悸、胸闷和乏力。李云强及时组织大家学习高原防护知识,对高原反应比较大的同志从饮食上、工作上给予照顾。大家团结一心,逐步找到了高原工作的方法,也慢慢适应了高原工作。

  高原的冬季来的早,10月中旬已经是雪花漫撒,积水成冰了。到了11月,矿区平均温度达到了零下17度左右。肆虐的寒风,穿透了厚重的棉衣,飘扬的雪花,加重了施工的困难和难度。在李云强的带领下,他们不畏艰苦,群策群力,用镐刨开结冰的河水,争分夺秒输送给钻机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;用加热毯保持泥浆不结冰;不惜增加成倍的劳动强度,用缩短单回次进尺时间来保证施工。由于他们的不懈和坚持,施工得以顺利推进,并一直坚持到来年一月份,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和市场的发展机会。

二、集多年经验,重实战研究,孜孜不倦,破难题,高追求,总局第一国之优秀

  李云强同志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同时,还非常重视钻探技术工作,他非常重视经验中积累,实战中突破,理论上提升,以及成果上的分享。

  2008年,李云强所在机台第一次接触水文钻孔,他不会就学,不懂就问。还自己动手,对钻具进行技术改进,解决了钻孔泵压太高难题,极大地提高了钻进速度,提前完成了水文钻探任务。2019年,在内蒙施工的一个机台在钻深400米时遇到断层,机台多天处理也没有解决。李云强临危受命,到现场后,他仔细分析了钻孔情况,查看了岩心,了解了前期处理过程和遇到的问题,根据多年经验判断事故原因为“悬桥”卡钻,用自己钻研的取水泵球方法进行处理,顺利的通过了断层,为单位挽回损失近三十万元。

  2020年,为落实地勘院转型煤田钻探市场,开辟新疆煤田钻探新领域的要求,李云强同志带领钻探队伍远赴新疆戈壁、沙漠,克服疫情严控下原材料短缺,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的种种难题,带领钻探工程部新疆项目部职工,努力钻研和克服煤田钻探工作中的新技术难题。他整天蹲在机台,观察每一个细节:从环状间隙、泥浆配比、水量、粘度、比重以及提钻回次、回注泥浆等不断摸索对比,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提高煤田钻探成功率和效率的施工技术方案,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志。为地勘院在新疆煤田钻探领域,树立了技术过硬,敢打硬仗,顽强拼搏的良好口碑。

  2022年,在甘肃甘南,甲方把一个斜孔角度已经超出直斜塔范围的900余米钻孔,交给了特别能啃硬骨头的李云强机台。李云强通过把基木分为两段留出孔位,又通过加固底座防止下沉解决了开孔问题。同时,由于斜孔摩擦力大,要想顺利钻进,必须对钻压、钻速严格控制,对泥浆润滑和排沙性都有很高要求。李云强亲自操作,严格把关,顺利钻进到设计深度。然而,没有想到的是到设计深度后,见矿依然很好,甲方要求继续往下打。作为地勘单位,深知甲方的要求合情合理,但大斜度、900多米的钻孔,已是该型钻机的极限,再打下去,风险几乎百分之百。李云强及时和工程部、地勘院领导进行了汇报,在院和工程部支持下,李云强带领机台,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一直打到了1100米甲方认可深度。不但满足了甲方需求,还创造了该类型钻机大斜度角钻进深度的历史性记录。

  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李云强的成功,是在不断学习、不断研究、不断积累中造就的。而2019年的技术大赛,便是他不懈努力后的绽放。在冶金地质总局举办的钻探技术大赛中,李云强和团队代表冶金一局出战,经过激烈竞争,李云强以个人第一获得总局“钻探技术能手”称号,团队也以团队第一名成绩,荣获团体第一。之后,李云强又代表总局,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地质勘探技术比赛。面对众多强手,李云强沉着迎战,经过多轮比拼和苦战,最终荣获全国地勘行业钻探技术“优秀人才”奖。一鹤冲天,凤鸣枝头,多年的钻研、拼搏和辛苦得到了回报。

三、建战狼团队,连兄弟深情。牢记使命,能垂范,是标兵,优秀共产党员传正能

  李云强常说:“不能怂!”。在困难面前不能怂!在艰苦环境面前不能怂!在技术难关面前不能怂!正是凭着这股不认怂的拼劲,李云强带领团队,战胜了一个个困难,攻克了一个个难关,建成了一支像战狼一样特别能干、能拼、能打胜仗的团队。同时,这个团队常年转战南北,又如战士一样,生活和工作在一个“军”营。吃在一起,住在一起,干在一起的生活,既增加了团队的紧密性,又容易诱发矛盾和纠纷。这时的李云强,时或严厉如家长,时或化作润雨春风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保持了兄弟家庭般的和谐氛围,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
  作为局、院优秀党员,党员示范岗标兵,李云强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他牢记使命,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“时刻听从党召唤,专拣重担挑在肩,.....越是艰险越向前”模范带头作用。